科研項目一周要聞(第六期) 2019年12月7日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將推行完善6個機制、強化2個重點等新舉措
12月5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北京舉辦“科學基金改革與發(fā)展國際研討會”。6個機制包括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科學問題凝練機制、面向世界科學前沿的科學問題凝練機制、重大類型項目立項機制、成果應用貫通機制、學科交叉融合機制、多元投入機制;2個重點則包括原創(chuàng)探索計劃、人才資助體系升級計劃。2018年6月,自然科學基金委確立了基于“鼓勵探索、突出原創(chuàng);聚焦前沿、獨辟蹊徑;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共性導向、交叉融通”四類科學問題屬性分類的資助導向,為科學基金深化改革拉開序幕。
2.國重點項目公示了三個專項33個項目
2019年12月6日,科技部在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tǒng)公共服務平臺上公示三個2019年定向專項:專業(yè)機構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負責2個專項:典型脆弱生態(tài)修復與保護研究定向項目與大氣污染成因與控制技術研究定向項目,共計6個項目。專業(yè)機構農業(yè)農村部科技發(fā)展中心負責1個專項:主要經濟作物優(yōu)質高產與產業(yè)提質增效科技創(chuàng)新定向項目,共計27個項目。詳細列表見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2019年12月6日公示項目匯總(33個)
3. 國重點“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 “石墨炔高效能量轉換與催化研究”在京啟動
11月29日,項目啟動會在京召開。該項目是該校承擔的首個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項目,由北京科技大學、中科院化學所、北京大學、中科院過程所、山東大學、中科院高能所承擔,共設置了四個課題。該項目以獲得高質量、大面積、層數可控石墨炔薄膜作為突破點,擬發(fā)展石墨炔性能調控新技術,拓展實現高效能量轉換新形式,設計提高能量轉換效率新機制,提出原子催化劑設計新理念,并最終實現能量轉換效率與催化性能的變革性突破。本項目編號2018YFA0703500,項目負責人為北京科技大學張躍院士,國拔經費為2245萬元,項目期為2018-2022年?!白兏镄约夹g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屬于戰(zhàn)略性、前瞻性重大科學問題領域。
4. 國重點“變革性技術關鍵科學問題”重點專項 “納米結構超硬材料組織和性能調控與精密成形加工”在京啟動
11月29日,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項目由燕山大學聯合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北京高壓科學研究中心、鄭州中南杰特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共同承擔,實施周期5年。其中課題一“納米孿晶超硬材料組織與性能調控”由燕山大學材料學院趙智勝主持,課題二“納米孿晶超硬材料刀具及示范應用”由燕山大學車輛學院陳俊云主持,課題三“大尺寸納米結構超硬塊材制備與對頂砧加工”由燕山大學材料學院于棟利主持。項目以金剛石類共價材料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超硬材料組織和性能調控、超硬材料刀具及示范應用、大尺寸納米結構超硬塊材合成、新型超硬材料探索,提升超硬材料的關鍵性能指標。研發(fā)成果將在破解科學理論問題、服務高端制造、促進關聯產業(yè)發(fā)展方面,發(fā)揮引領方向、支撐應用的重要作用。項目編號為2018YFA0703400 項目負責人燕山大學田永君 項目國拔經費為2244萬元。
5. 第十四屆全球研究基礎設施高級官員組會議在上海召開
12月2日-4日,第十四屆全球研究基礎設施高級官員組會議(GSO 14)在上海召開,這也是GSO會議首次在亞洲舉辦。中國相關大型研究基礎設施納入GSO案例研究、進一步加強全球研究基礎設施合作的建議。中科院等離子體所、中科院地理所、清華大學錦屏地下實驗室也在會上作了報告。上海天文臺的天馬望遠鏡有望列入中國面向GSO 及金磚國家開放共享的研究基礎設施清單。全球研究基礎設施高級官員組會議是2008年6月首次舉辦的G8科技部長會議上決定建立的旨在推動全球研究基礎設施開放共享的多邊合作機制,成員包括G7國家、金磚五國、澳大利亞、墨西哥和歐盟。
6、國重大“國和一號(CAP1400)工程設計驗證與相關試驗”課題通過綜合績效評價
由國家核電、上海核工院牽頭、聯合國核(北京)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的國家重大專項“國和一號(CAP1400)工程設計驗證與相關試驗”課題,以綜合績效總評分91.42分的高分順利通過國家能源局的綜合績效評價。該課題也是科技部重大專項司落實綜合績效評價政策以來第一個完整實施綜合績效評價的課題。課題于2014年由國家能源局批準正式立項,歷經5年的潛心研究,進一步優(yōu)化了施工設計,完善了國和一號總體技術型號,拓展了極限條件下系統(tǒng)和設備的性能,開發(fā)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運維技術,提升了核電機組的安全性與經濟性,成為國和一號核電工程設計的重要支撐和補充。
7、國重大“抗抑郁中藥創(chuàng)新藥太子神悅”已順利完成三期臨床研究實驗
“重大新藥創(chuàng)制.科技重大專項”抗抑郁中藥創(chuàng)新藥太子神悅階段性重大成果發(fā)布暨學術研討會上,該藥已順利完成三期臨床研究實驗并圓滿完成臨床總結,結果顯示其有效程度與經典化學藥氟西汀相當,且安全性及癥候改善更優(yōu),預計該藥將在2020年6月底取得新藥證書及生產批件。太子神悅膠囊在國家衛(wèi)計委、科技部、國家藥監(jiān)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由清華大學、新疆華春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發(fā)。數據顯示抑郁癥作為常見精神疾病,導致全球每年有8.5億人產生自殺傾向,預測到2020年抑郁癥將上升為僅次于心腦血管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
科塔學術授權公眾號或網站自由轉載,建議注明來源“科塔學術”,感謝支持!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