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推薦信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推薦信的3w — what,why,who
什么是推薦信
在英文中,推薦信有下面5種常見叫法:letter of recommendation,recommendation letter,letter of reference,reference letter或直接簡稱為reference。
維基百科英文的定義翻譯過來差不多:推薦信是一個寫作者為了評價某人在某項特定的任務或職責上所具備的特質、個性和能力的文件。推薦信一般在找工作、大學錄取、獎學金申請中使用。一般是由需要招人的企業(yè)、學校提出來的要求。
所以總結來說:推薦信是一封信,是一個應用寫作文體,由招人方提出需求。
為什么要推薦信?
從直觀上說,采用推薦信這種評估申請人的方式有3個好處:全面 客觀 高效
為什么說全面?
一般來說,申請需要2-3封推薦信。一封常規(guī)推薦信在500字左右,去除掉開頭結尾的內容有400字左右的內容空間,可以對學生的五六個特點進行相應的評價說明。所以整個推薦信加起來可以讓大學對申請人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為什么說客觀?
在西方,推薦人做推薦的時候,是非常謹慎的。因為這個推薦是需要以自己的誠信作為基礎的。如果推薦人推薦的學生后期表現不好,被發(fā)現后,推薦人的信譽將會受損,對推薦人會產生不好的影響。
因此推薦人基本只有真的認可學生的表現時才會同意寫推薦信。而且寫推薦信時,也會較為客觀公正的評價被推薦人。
為什么說高效?
因為有了剛才說的客觀、推薦人以自己信用擔保為基礎,學校就可以在非常短的時間里,通過閱讀推薦信得到非常多申請簡歷、硬件分數之外的信息,從而可以做出準確的判斷。
而且,由于推薦人所在的位置、推薦人的影響力就像硬件條件一樣,比較直觀。學??梢栽诤芏痰臅r間里根據推薦人的身份、實力,結合推薦信的內容得出被推薦人的實力,效率很高。
但推薦信這個東西其實細思極恐。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推薦信這個文件其實是表象。真正起作用的是背后的那個人。而這個人在推薦信體系中發(fā)揮作用的原因則體現了人類社會的很多特點。
咱們國人最熟悉的推薦故事之一就是三國時期,徐庶推薦諸葛亮,讓供耕于南陽的臥龍先生幫助劉備三分天下??墒侨绻蠹艺娴淖鲆幌鹿φn的話,就會發(fā)現,這個事情并不像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這么簡單。
徐庶在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提到了三個人。一個是諸葛亮的先人諸葛豐,官至司隸校尉。第二個人是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官至泰山郡丞。第三個人是諸葛亮的叔叔諸葛玄,他是荊州牧劉表的故舊,官至豫章太守。
所以諸葛亮的家庭出身遠不是躬耕于南陽的布衣那么簡單。另外,諸葛亮的師父司馬徽,博陵的崔州平、潁川的石廣元和徐庶、以及汝南的孟公威,這四個人是諸葛亮的密友。而這四個人都是有刺史、郡守之才的人物。
剛才說的是東方的情況,我們再來看看西方的情況。根據一些資料顯示,在公元前27年開始的古羅馬帝國時代,就開始形成了推薦信機制。各個階層之間也會通過推薦信打通關系,形成自己的人脈圈,鞏固階層。
我提這些推薦信背后的故事,是因為大家搞懂這些,就能回答,推薦信中一個非常有爭議的問題:不了解自己的牛推,和了解自己的普通推薦人,應該怎么選擇的問題。
推薦信重要嗎?
通過上面對推薦信發(fā)展歷史的介紹,我相信大家已經明白推薦信為什么會起作用,應該很容易得出推薦信很重要的結論。比如我一個學生,當初就只申一所學校。為什么膽子這么大,因為申請的那個學校的教授,跟他國內的導師是同門,國內老板一封推薦信過去,就解決問題了。
那為什么在國內,會有一種聲音,說推薦信不重要呢?其實道理很簡單,西方的推薦信體系,落地到中國的時候,不適應,受國內人情文化、推薦人沒有國際信用壓力,以及誠信體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約,推薦信的客觀性不夠,所以導致推薦信的公信力下降。比如,有些教授如果不認識推薦人,就會輕視推薦信的價值。
不過總體來說,推薦信還是應該被重視。像英國很多大學明確要求是大學老師才能作為推薦人,英美加越來越多的學校要求推薦人需要提供官方郵箱,不接受gmail這種私人郵箱,以確保推薦人的真實性。
另外從最近這兩年開始,有美國有大學開始進行推薦信提交的IP核查。而且,即使是國內的大學(比如清北),因為好大學給學生寫推薦信的教授現在多數是有海外背景的,對推薦信的態(tài)度有很多越來越嚴格。因為一方面他們經過西方誠信體系的熏陶,一方面他們也有保證自己世界學術聲譽的考慮。
誰適合做推薦人?
我在哈佛歷史系的官網找了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推薦人說明:
如果你仔細看哈佛官網上的內容,可以得到5條關鍵的信息:
1.推薦人應該是“in some position”的
2.推薦人應該是who know you well的
3.推薦人應該能write you a strong letter
4.推薦人一般需要2-3位
5.幾個推薦人最好能從不同角度對你的優(yōu)勢進行評價
第一條:推薦人資格需要重點講一下兩個點,身份的重要性和前提資格。
先說再次強調一下身份重要性問題。在為什么要推薦信這個部分,大家理解推薦人自身的信用、級別、水平,是決定推薦信含金量最重要的東西。所以這是推薦人物色時需要重點考慮的。
如果從政治正確的角度,推薦人了解你,比位置高更重要。但我們卻忘了,who know you well,其實是第二條,第一條還是講推薦人身份的。所以如果推薦信內容滿足要求,找大牛寫推薦信大概率是更好的選擇。
比如美國有些州長也會給一些自己并不熟的年輕人寫大學申請推薦信,只不過他們在寫之前一般會約有資格的年輕人聊一下,然后再寫。所以,如果你擁有這種牛推資源,那么就要想辦法用好這個資源。
但是注意,這里有兩個前提:1.對方寫的內容,要是加分內容,而不是減分內容。如果有負面評價,這就違背了推薦人資格中的第三條。2.推薦人要具備對你相關能力作評價的資格。這點在碩士和博士申請中非常重要。因為到了研究生申請,專業(yè)領域的能力和素質才是考察的重點。一個英語老師是不具備對一個學生金融領域能力做出客觀評價的能力。
所以推薦人,一定要是具備你這個專業(yè)的專業(yè)知識,具有足夠的水平。
比如你申請的是一個應用工程性的學科,像計算機或者電氣工程,而且你也不一定是要走科研路線,當你在谷歌、德州儀器這樣的公司實習的時候,如果你的指導人是你同專業(yè)背景的那這些人也是有資格作為推薦人的。
如果你申請會計,那么這個會計師事務所的CEO或者你所在部門的老大,就是有資格對你在做審計時的表現進行評價的。
也是一樣的道理,申請金融專業(yè),如果你找到數學教授來體現你的數學能力,一樣是可行的,因為雖然他不是金融專業(yè)的教授,但是數學能力是金融專業(yè)的核心能力之一,這樣的推薦人一樣是有利于申請的。
如果你是申請博士項目的,那么推薦人就應該有資格對你的研究能力做出評價。如果他是個管行政的,沒有科研經歷的領導,比如沒有學術背景的黨委書記,就不合適,而如果是有科研背景的院長或者校長,就都是合適的人選。
第二條:推薦人需要了解被推薦人。
因為學校是需要通過推薦信里所寫的具體內容,來判斷你的水平和表現的。所以如果你要想有牛推,一定要提前做好準備,想辦法創(chuàng)造機會,讓大牛充分了解你。這一點對于海本尤為重要,我見過很多海本在要推薦信時出狀況的。
第三條:推薦人要寫強推。
這個很好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被第一條中牛推價值的吸引,會忘了這條的重要性。如果犯了這種錯誤,那么對申請會起很大的減分效果。學校會認為你連推薦人對你的了解程度都把握不準,從而質疑你的判斷力。
第四條:找2-3個推薦人。
我一般的做法是先準備出5個左右可選的推薦人,寫三個,留一到兩個備用。因為你并不知道前面的推薦人中是不是會有掉鏈子的情況出現,有備無患。
第五條:推薦人可以從不同視角評價被推薦人。
如果你是自己幫推薦人寫推薦信的情況,這一條就是一個重大考驗。很多學生在選推薦人時,往往會掉到自己與推薦人所接觸的場景中,跳不出來,所以寫出來的內容往往過于單一。
作業(yè)
文書環(huán)節(jié)是DIY學生遇到的最大的障礙,咱們的實戰(zhàn)是極好克服這個困難的方式。所以請選出自己覺得最合適的推薦人,并給出選擇這個推薦人的理由。
今天的課程就到這里了,下節(jié)課我們來講如何寫推薦信才能為申請加分。
——
我是水哥,17年沒有脫離一線的奇葩留學咨詢師,致力于用留學過程,
發(fā)掘英雄種子,規(guī)劃科學路徑;助力有志青年,開創(chuàng)美好人生。
留學家長社區(qū):留學家長社區(qū)招募令|和水哥一起,培養(yǎng)有幸福能力的“英雄”
留學學生社區(qū):招募令 |一個專為準留學生打造的社區(qū)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