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財政部發(fā)布《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績效管理操作指引》,規(guī)范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績效管理工作,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效率,保障合作各方合法權益。
操作指引明確,PPP項目績效管理是指在PPP項目全生命周期開展的績效目標和指標管理、績效監(jiān)控、績效評價及結果應用等項目管理活動。
項目實施機構應在項目所屬行業(y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開展PPP項目績效管理工作,必要時可委托第三方機構協助。各級財政部門負責PPP項目績效管理制度建設、業(yè)務指導及再評價、后評價工作。
據悉,操作指引適用于所有PPP項目,包括政府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和使用者付費項目。各參與方應當按照科學規(guī)范、公開透明、物有所值、風險分擔、誠信履約、按效付費等原則開展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績效管理。
項目實施機構負責編制PPP項目績效目標與績效指標,報項目所屬行業(yè)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審核。PPP項目績效目標包括總體績效目標和年度績效目標,其中,總體績效目標是PPP項目在全生命周期內預期達到的產出和效果;年度績效目標是根據總體績效目標和項目實際確定的具體年度預期達到的產出和效果,應當具體、可衡量、可實現。
操作指引提出,PPP項目績效目標編制應符合指向明確、細化量化、合理可行、物有所值等要求。PPP項目績效目標應包括預期產出、預期效果及項目管理等內容。
PPP項目績效指標是衡量績效目標實現程度的工具,應按照系統性、重要性、相關性、可比性和經濟性的原則,結合預期產出、預期效果和項目管理等績效目標細化量化后合理設定。績效指標體系由績效指標、指標解釋、指標權重、數據來源、評價標準與評分方法構成。
操作指引要求,項目實施機構應根據項目合同約定定期開展PPP項目績效監(jiān)控,項目公司(社會資本)負責日常績效監(jiān)控,對項目日常運行情況及年度績效目標實現程度進行的跟蹤、監(jiān)測和管理,包括目標實現程度、目標保障措施、目標偏差和糾偏情況等。
項目實施機構應根據項目合同約定,在執(zhí)行階段結合年度績效目標和指標體系開展PPP項目績效評價。財政部門應會同相關主管部門、項目實施機構等在項目移交完成后開展PPP項目后評價。
操作指引明確,PPP項目績效評價應符合以下要求:嚴格按照規(guī)定程序,遵循真實、客觀、公正的要求,采用定量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結合PPP項目實施進度及按效付費的需要確定績效評價時點;績效評價結果依法依規(guī)公開并接受監(jiān)督。PPP項目績效評價結果是按效付費、落實整改、監(jiān)督問責的重要依據。
操作指引要求,各級財政部門應會同相關部門,建立健全PPP項目績效管理工作相關制度和共性指標框架,加強項目識別論證、政府采購、預算收支與績效管理及信息披露等業(yè)務指導,切實做好項目合規(guī)性審查,確保項目全生命周期規(guī)范實施、高效運營。
各級行業(yè)主管部門應按照績效管理相關制度要求,建立健全本行業(yè)、本領域核心績效指標體系,明確績效標準;合規(guī)履行預算編制、申報和執(zhí)行程序;加強與財政及其他相關部門的協調配合。
項目實施機構、項目公司(社會資本)應嚴格履行合同約定,確保各項工作合法合規(guī)。項目實施機構應做好PPP項目績效管理具體工作,并對PPP項目實施規(guī)范性、財政資金使用的合規(guī)性和有效性負責。
項目公司(社會資本)應做好項目投資、建設、運營、維護、移交等工作的日常管理和信息記錄;積極配合開展PPP項目績效管理工作,并對所提供資料和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負責。
操作指引要求,各級財政部門應會同相關主管部門依托PPP綜合信息平臺,加強PPP項目信息管理。項目實施機構、項目公司(社會資本)應根據項目實際進展及時提供和更新PPP項目績效管理相關信息,做好信息公開,接受社會監(jiān)督。(經濟日報記者 曾金華)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