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中期總結報告寫法及案例模板
文章來源:悅教研共同體
如何撰寫課題的《中期報告》
◆立項課題《中期報告》的文本格式
一、標題:課題名稱 “中期報告”
二、課題簡介:簡要介紹課題由來、課題界定、研究目標、研究內容、預設成果等。
三、研究情況介紹:按研究的時間順序介紹重要的研究活動。
四、取得的階段成果介紹
先用百分比介紹研究進度;已形成的基本觀點;理性思考;初步形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介紹產生的客觀效果和社會影響;已形成的成果(體例、數量、影響)
五、疑難困惑
六、后段設想
◆課題中期報告的寫法
一、課題中期報告的功能和結構
1. 功能
中期報告是科研課題的執(zhí)行人在科研過程中向科研主管部門匯報課題研究工作進度的情況及階段性成果的書面材料。主要功能有:(1) 課題執(zhí)行人總結前一段研究工作的成績和經驗;(2) 向主管部和協(xié)作單位通報信息,以便檢查研究進度,安排進一步的研究工作。
2. 結構
中期報告主要有六部分構成
(1)課題名稱;(2)課題概述(課題來源,起止時間,課題研究的現狀分析,課題研究的價值與意義,課題研究的目標、內容與方法,支持的經費等);(3)本階段研究工作的內容、情況和存在問題;(4)階段性成果;(5)下階段研究工作的計劃;(6)參加這段工作的人員名單和報告時間。
二、課題中期報告寫作的重點及注意要點
1.本階段研究工作的內容、情況和存在問題
寫法上應按工作計劃上規(guī)定本階段任務條款,逐條檢查落實,注意寫明完成情況,也同時寫明存在問題,分析存問題的原因,如果不具備研究條件而未完成任務應作出說明。這部分寫得如何,是衡量報告質量的關鍵所在。
2.下階段研究工作計劃
這部分寫作既要參照課題工作計劃寫出下一階段將進行的研究,又要針對上階段工作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將未完成的任務移至下一階段去完成。如果研究工作計劃有變動,應寫明變動原因并作出新的安排?! ?/span>
3.報告的編寫方法
對單一課題,可采用時序式編寫,按任務完成時間的先后寫。但重點放在本階段研究工作的進展和結果上,避免寫流水賬。對項目比較多的課題,如分有多個子課題,可采用任務分項式編寫,一項一項地寫。也可把時序或任務分項式結合起來編寫。
4.內容真實,把握分寸:報告寫作的重點應放在“研究計劃完成情況”和“未能按計劃完成的工作”兩部分上。寫作中應如實反映研究的客觀實際,正確估價取得的成果;寫成績不要過分夸大,同時要寫明存在困難和問題。
XX省XX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制
中期檢查活動提示:
中期檢查活動主要是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討課題研究的可持續(xù)性,重點是反思、歸納、深化、細化。
一、中期檢查活動簡況:檢查時間、地點、評議專家(課題組外專家,專家應不少于3人)、參與人員等。
思想品德學科有效教學的研究
1. 課題檢查時間:2016年3月
2. 課題檢查地點:XX中學會議室
3. 課題評議專家 xxx(校長)xxx(副校長) xxx(教導主任)
4. 課題主持人: xxx
5. 課題參與人員:xxx xxx xxx
二、中期報告要點:研究工作主要進展、階段性成果、主要創(chuàng)新點、存在問題、重要變更、下一步計劃、可預期成果等,限5000字左右。(可加頁)
(一)課題研究的初步成果
通過對有效教學模式的課題研究,我們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形成了有效的課堂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 教師在教學理念上的轉變
有效式教學法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個體的自身的發(fā)展。教師經過換位思考,從居高臨下的強勢位置走了下來,走到與學生平起平坐等交流的關系中來,充分認識到學生是一個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個體,他們有各自的見解,教師不時的聽取他們的想法、觀點,并以欣欣的眼光看待他們。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主要他現在:
(1)教學價值觀轉變。把傳統(tǒng)的以學生考試分數為教學質量標準的價值觀,轉變?yōu)橐詫W生素質全面發(fā)展、個性特長和適應社會發(fā)展能力為評價教育后的標準的新價值觀。
(2)學生觀的轉變。把傳統(tǒng)“順從、安分”就是好學生的學生觀,轉變?yōu)槌浞职l(fā)揮主體作用才是好學生的學生觀。
(3)教學觀的轉變。把“講授–接受”式的教學觀轉變?yōu)椤敖虨橹鲗?,學為主體”,實現素質教育發(fā)展目標的新的教學觀。
(4)師生關系轉變。把傳統(tǒng)的教師主宰一切,教師支配學生,學生服從老師的師生關系觀,轉變?yōu)閹熒椭C相處,民主合作,教學相長的新師生關系。
(5)人才觀的轉變。我們應該培養(yǎng)具有持續(xù)發(fā)展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2. 教師在教學設計上的轉變。
(1)充分的課前準備,這是創(chuàng)設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前提。
(2)營造有利于課堂教學的環(huán)境氛圍。
(3)構建有利于合作的學習氛圍。
(4)善于有效“提問”。
3.教師要具有反思再生性的教學策略。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及時總結、及時反思,不斷生成各種教學策略,我們教師可以尋找一些新的資源,以此來調節(jié)課堂教學,促進教學動態(tài)的生成。我們在教學實踐中要改變以往只關注教案設計的思路,完成教學任務就好的教學思路,盡量鼓勵師生共同參與,創(chuàng)造性地完成教學目標。
(二)主要創(chuàng)新點
通過實行各種有效的教學模式,我們還體現了以下這些優(yōu)點:
1.有利于改變學生被動聽講的消極性,發(fā)揮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通過自己的積極思考領會所學知識,在參與中完成學習任務。過去教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學生在臺下昏昏欲睡,僅滿足于學生不要講話,遵守課堂紀律,效果如何就顧不上了?,F在教師學生雙向交流或解疑釋惑,或明辨是非,挑戰(zhàn)學生,激活學生。
2.充分調動教與學的自覺性。要求教師由于要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課堂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他必然要認真鉆研,精心備課,謀劃好如何既要把所講知識使學生掌握,又要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這對教師更是一種教學上的鞭策和督促;同時要求學生參與的過程增加,這必然督促學生在課下認真閱讀及查閱相關資料,充實自我,以滿足課堂上參與相關主題的討論和學習的需要。
3.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為使教與學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互相呼應,無論是課堂提問還是案例討論,氣氛變得活躍,師生間的距離得以拉近,從而有利于教學雙方最佳狀態(tài)的發(fā)揮,是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好方法。
4.促進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傳統(tǒng)教學的教學方法僅對書本上的知識進行“分組編碼”讓學生認知。這雖然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但不可避免的是學生不易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有效式教學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對教學在深度、廣度、高度“三維空間”提出挑戰(zhàn),促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改進、不斷創(chuàng)新。
(三)對后續(xù)課題研究的思考
目前,我們雖然對這個課題作了一些可謂是扎實、有效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我們都清晰地認識到在已經做的工作中,還有很多問題值得反思和總結,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小組合作形式上:從調查結果上發(fā)現,課堂上為了整體的課堂效率,學生個體與群體的交往需要經過教師的許可方能與全班交往,如交流、板演、演示等,這種交流只屬于一種靜態(tài)的溝通“合作”,而不是動態(tài)的全員的主動的合作。
2. 內容上:現行的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由于我們檢測教學成績的主要方式是看教學成績,教師就把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以讓學生掌握知識要點為教學重點,課堂上的互動以認知互動為主,而忽視情意互動和行為互動。另一方面教學環(huán)境的封閉性使學生的互動空間和思維空間是封閉的,視野是狹窄的,從而導致師生不能互動。
3. 深度上:在課堂上,我們常聽到教師一連串的提問,學生機械反應式的回答,這一問一答看似熱鬧,但缺乏教師對學生的深入啟發(fā),也缺乏學生對教師問題的深入思考,沒有思維的碰撞,沒有矛盾的激化,沒有情緒的激動,這種打乒乓球式的“一唱一和”表面上是互動的,但其實只是一種靜態(tài)下的被動式互動。
4. 互動作用協(xié)調上:我們常受思維模式的影響,課堂中師生互動大多體現為教師對學生的“控制—服從”影響,教師常常在互動作用中占據了強勢地位。
我們的努力方向是:
(1)進一步豐富、積累研究性學習課例,多出精品課例,做好理論分析,力求出思想、出成果。
(2)加強技術指導,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尤其是現代教學媒體手段的應用。
(3)不斷完善思想品德學習生活化學習策略,盡量減少其局限性。
(4)圍繞課題,多做些調查研究,爭取多出一些有質量的論文。
(5)開展課題研究數據的收集與處理,建立和完善課題研究的評價方法。
我們相信,在課題組每一位成員的共同努力下,在上級領導和專家的支持、幫助下,這一課題定會順利結題,圓滿完成任務,為教師的發(fā)展、學生的發(fā)展、學校的發(fā)展服務。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