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心理學你會想到什么?是充斥在網(wǎng)絡空間的“雞湯哲學”,還是那些深不可測、感覺一眼就能看穿你內(nèi)心的心理學大師們?其實這些都只是大眾傳媒給我們造成的刻板印象,心理學在當下這個時代,不是被污名化就是被神化了。如果想要真正了解心理學的魅力,我們需要走進它,多看一些書,多了解一些人,似乎才能窺見它的真身。
在西安交通大學,就有這樣一位杰出的青年教師,在她讀書、教學的青春年華里,不斷探索心理學的魅力,并且在實際生活的各個方面應用它,讓更多的人了解它,喜歡它。
她就是王瑜萍。前不久,她剛剛獲得了西安交大第四屆“十大學術新人”,是十人中唯一的巾幗女將,孜孜不倦地在人文社科的廣闊天地深耕細作,就如她的名字一般,如玉無暇,若萍生長。
在接受別人采訪時,“不計較”是王瑜萍掛在嘴邊的高頻詞,“很幸運”是她對自己取得成就的評判,提到最多的是“感謝與感恩”,談得最少的卻是付出的“辛苦與汗水”。她對自己的看法是:“我這一路走來仿佛都是水到渠成?!倍驮诓唤?jīng)意間,透露出她對生命價值的巧思灼見,感受到她內(nèi)心那種淡然自若、純凈美好。
與心理學的初相遇——“我的初心:學點心理學能夠幫助別人”
王瑜萍的本科專業(yè)是應用型極強的英語,一次機緣巧合,王瑜萍接觸到了學校的“心理協(xié)會”, 出于興趣,出于熱愛,“心理學”的種子已悄然種下。后來歷經(jīng)對未來的迷茫期的時候,一句話徹底撬動了她早已埋下的那粒種子,“學點心理學不只是幫助自己,更多的是能夠幫助別人”。
那句簡單的話語一直給她輸送巨大的能量,她毅然決定跨專業(yè)考取心理學研究生,開啟了探索“應用心理學”的奇妙旅程。到現(xiàn)在十載已過,博士也早已畢業(yè)的她在心理學領域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對她來說最大的幸福就是,保持一顆初心不變,幫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心理學追根溯源——苦心人天不負,在實踐中“邂逅”新方向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心理學在信息泛濫的當下給人們留下了或“神秘色彩”或“江湖騙子”的刻板印象,但事實并非如此。難以想象,做心理研究的王瑜萍卻在癌癥病房扎扎實實待了兩年。
每天,王瑜萍都需要接觸大量的乳腺癌患者,與她們進行座談交流,然后在數(shù)據(jù)收集完成的第一時間向?qū)焻R報。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兩年之久,但王瑜萍從未喊過苦、叫過累,反而兢兢業(yè)業(yè),高度負責地錄入每一份數(shù)據(jù)。最終,她完成了超過千人的采樣采集工作,為日后的研究建立了詳實、質(zhì)量上乘的資料庫。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醫(yī)院與患者面對面交流的時候,王瑜萍發(fā)現(xiàn)了一個“反?!爆F(xiàn)象,萬萬沒想到這個“發(fā)現(xiàn)”竟成為她日后深入挖掘探索的新的研究方向——癌癥患者的身心適應及創(chuàng)傷后積極改變。
一般來說,患者在罹患重大疾病后,大多會產(chǎn)生焦慮、抑郁、失眠、人際關系紊亂等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絕大多數(shù)的研究都是從這些角度入手去研究乳腺癌患者心理適應的。然而通過與乳腺癌患者的深度訪談,王瑜萍卻有了全新的發(fā)現(xiàn):患者的情緒并不都是消極的,她們中有一部分人竟然感謝這個疾病,認為這個疾病給她的生活帶來了很多好的改變。比如生病后才頓悟其實生命才是最重要的,生活原本的優(yōu)先次序得到重排,擁有更加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與家人關系的變得更加融洽等等。
這個發(fā)現(xiàn)令王瑜萍激動不已,她立即投入到相關資料搜集的工作中。找了很久,終于發(fā)現(xiàn)上世紀8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泰勒(Shelley Elizabeth Taylor)對這一現(xiàn)象進行了首次報告。最終,她把研究落腳到“創(chuàng)傷性后積極改變”,將乳腺癌患者身心適應的研究從以往的適應不良轉(zhuǎn)向積極適應,著眼于通過科學有效且易于操作的積極心理干預范式切實提高患者的生命質(zhì)量和生存期率。
“這項研究確實能夠?qū)Π┌Y患者產(chǎn)生有益影響,而這正是我一直以來堅持科研的價值所在。”談到自己的研究領域,王瑜萍篤定道,目光堅定而溫柔。
心理學科研“趣事”——有關5頁A4紙和27張A4紙的故事
給Psycho-oncology國際期刊投稿,王瑜萍收到投稿期刊的反饋意見——5位外審專家提出整整5頁A4紙的修改意見。但她沒有被困難擊倒,經(jīng)過兩個月的字斟句酌,反復推敲,最終竟形成一份比論文本身還要長的、整整27頁A4紙的回修稿件。之后二稿返回,還有三位專家提出意見,王瑜萍心無旁騖繼續(xù)修改;三稿回來的時候,就只剩一位專家保留意見。
做科研是要有耐心和毅力的,勤奮最為關鍵,它從來不是想當然地就能成功,王瑜萍“幸運”的背后,更多的是她具有踏實肯干的能吃苦精神,嚴謹認真的責任態(tài)度,細心發(fā)現(xiàn)的洞察之力,以及一顆常懷感激的知恩圖報心。
心理學薪火相傳——教書育人,將“精神”的種子厚植學生心田
“教學過程在我看來是對科研最好的回歸與反饋,更是身心的雙重放松。除了教學知識,我認為,課堂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育人?!蓖蹊て歼M一步闡釋,立德樹人,一位好老師不僅僅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更要去激勵和指引學生?!笆欠切摹薄柏熑涡摹币约啊熬次沸摹?,是王瑜萍對青年學子給予的三點囑托。
教書育人,“需要我們用心去施肥、澆灌,同時用陽光的方向為指引,引領學生向著更高、更遠的地方前進。”王瑜萍說道。那一刻,師者的光芒在她的身上熠熠閃耀。
關注“西安交通大學研招辦”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自西安交通大學官網(wǎng)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