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刊載于《中國科學院院刊》2023年第10期“政策與管理研究”,原文標題《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的評估——來自德國馬普學會的實踐與啟示》,本文為精簡改編版。
關忠誠1,2 陳曉雷1,2 王 騰1,2 鄭海軍1*
1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
2 中國科學院大學 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
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是國家戰(zhàn)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有效評估其發(fā)展現狀是提升我國基礎研究水平、助力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要一環(huán)。為此,文章以頂尖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馬普學會)為例,探究其為下屬多個研究所構建的評估體系。文章首先梳理了具體評估過程中不同評估環(huán)節(jié)的評估內容與特點。其次,比較分析了不同時期的重點評估內容,探究其評估體系的發(fā)展變化情況。最后,文章立足我國實際情況,為我國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的評估實踐提出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優(yōu)化國家科技計劃基礎研究支持體系,完善基礎研究項目組織、申報、評審和決策機制,實施差異化分類管理和國際國內同行評議,組織開展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協(xié)同攻關。
雖然我國已初步建立了基礎研究評價體系,但目前的評價體系并不完善,具體評價實踐偏離了科學本質、科學規(guī)范和科學屬性,在評價中仍然存在過度強調論文發(fā)表數量或影響因子等相關指標、把人才稱號作為人才評價和科技資源配置的唯一依據等問題。2020年,科學技術部等部門印發(fā)了《新形勢下加強基礎研究若干重點舉措》,該文件指出要改進基礎研究評價,重視基礎研究論文發(fā)表后的深化研究,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傾向。
馬普學會作為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的代表,是德國著名的非政府和非盈利型研究機構,在基礎研究領域享有較高學術聲譽,具有很多突破性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現。迄今為止,馬普學會共誕生3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020—2022年連續(xù)3年有多位馬普學會科學家在醫(yī)學、物理學及化學等領域獲獎,馬普學會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如此巨大成就與其完善的評估體系密不可分。
1 馬普學會的研究所評估體系
馬普學會的研究所評估針對其下屬研究所(以下簡稱“馬普研究所”)展開,重視各馬普研究所在其基礎研究領域的科學水平,關注研究領域的發(fā)展前景。
事前評估
評估內容
1
選擇學術帶頭人
學術帶頭人的選擇是事前評估環(huán)節(jié)最重要的部分,馬普學會認為只有任命頂尖科學家作為學術帶頭人,才能保證馬普研究所在相應基礎研究領域做出國際領先成果。首先,馬普學會成立任命委員會,任命委員會主要由馬普研究所所長、科學成員和外部專家組成,重點考核特定研究領域的發(fā)展前景與可能的候選人,同時收集至少10位來自國際頂尖科學家的書面報告作為參考。在得到任命委員會對候選人和特定研究領域的認可后,相關部門的科學成員才會對候選人的提案進行深入探討。
2
設立馬普研究所
新馬普研究所設立具體可分為2個階段:
1. 候選學術帶頭人成立相關項目組,馬普學會組建專家組對項目組的研究前景、研究計劃等進行評估,在項目組得到專家組認可后,馬普學會將允許其進行約5年的試運行。
2. 在項目組試運行結束后,馬普學會將結合外部頂尖科學家重新成立評估委員會,對項目組的運行情況、發(fā)展前景以及候選學術帶頭人的能力進行評估。當評估委員會對項目組的工作與候選人較為認可時,才會向馬普學會提議成立相關研究所。
3
評價研究小組、研究項目和國際馬普研究學院
除了對學術帶頭人和馬普研究所進行事前評估外,馬普學會還會對其與不同大學或科研機構聯(lián)合建立的研究小組、研究項目以及國際馬普研究學院進行事前評估,只有認可相關研究的原創(chuàng)性與科學水平后,才會對其進行支持。
評估特點
1
遵循“哈納克原則”,以選擇學術帶頭人為核心
由于基礎研究具有顛覆性、高風險性與不確定性,對基礎研究項目與研究領域的長期前景進行事前評估是一大難點。因此,馬普學會在事前評估環(huán)節(jié)將選擇學術帶頭人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遵循“哈納克原則”,認為只有成功引進頂尖科學家擔任學術帶頭人,并以學術帶頭人及其團隊為中心建立研究所,才能確保馬普學會在相關基礎研究領域的科學卓越性。
2
重視評估學術帶頭人的科學水平與原創(chuàng)能力
在事前評估環(huán)節(jié),任命委員會專家會直接對候選人的重要出版物進行深入探討,審查其成果的原創(chuàng)性與影響力,以此評估學術帶頭人的原創(chuàng)能力和專業(yè)性。同時,通過專家研討,評估候選人在科學研究水平、國際學術地位和領導素質等關鍵要素上的表現,從而找出具有較高科學水平與原創(chuàng)能力的學術帶頭人。
事后評估
事后評估大約每2年或3年1次,以同行評議為主,通過成立科學顧問委員會對馬普研究所的科學水平進行審查??茖W顧問委員會由國際上知名的專家組成,專家大多來自德國以外的大學或研究機構。馬普學會作為全球領先的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專家們樂于成為其科學顧問委員會成員,故馬普學會擁有近1000位來自國際知名大學和機構的委員會專家,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有300多名。
評估內容
在科學顧問委員會、馬普研究所與馬普學會管理層的協(xié)作下,事后評估環(huán)節(jié)主要分為了狀態(tài)報告提交、專家現場評估、評估報告形成3個階段;為了方便探究不同評估環(huán)節(jié)的評估重點,這里將擴展評估歸類于事后評估框架下,作為第4階段。具體如下:
1
狀態(tài)報告提交
馬普研究所需在專家現場評估之前向科學顧問委員會提交1份狀態(tài)報告,該報告詳細闡述了該研究所的發(fā)展狀況、研究進展與研究計劃,這些內容成為了科學顧問委員會深入審查的基礎。
2
專家現場評估
科學顧問委員會專家將到馬普研究所開展2—3天的訪問,并結合狀態(tài)報告進行現場評估。評估期間活動主要包括:聽取馬普研究所對研究成果和未來研究計劃的報告、與研究小組主任和負責人交流、聽取基層科研人員和研究小組的研究進展報告、與博士和博士后等青年科研人員開展會談、現場參觀。在這些活動間隙,科學顧問委員會專家之間不時進行評議討論,也會與馬普學會主席、主管相關部門的副主席及行政總部的聯(lián)絡官進行交流。
3
書面報告形成
結合狀態(tài)報告和現場評估,科學顧問委員會將召開會議給出具體意見,并與馬普學會主席、副主席及馬普研究所負責人舉行會談。經過交流討論,最終形成1份詳細的書面報告。
表1 科學顧問委員會提交的書面報告具體內容
4
擴展評估
擴展評估環(huán)節(jié)大約每6年開展1次。開展擴展評估是為了滿足馬普學會的戰(zhàn)略規(guī)劃需要,從跨馬普研究所的視角來探究基礎研究領域的前景,目標是識別研究機構之間可能的協(xié)同作用,發(fā)現共同問題或避免重復研究。評估內容主要分為取得的科學成就、資源配置情況與馬普研究所的中期前景3項。
評估特點
1
強調同行評議的重要性與專業(yè)性
馬普學會在科學顧問委員會專家的選取上盡量保持客觀,盡可能避免選取與相應馬普研究所或其研究人員存在合作關系、聯(lián)合出版關系或師生關系等利益關系的專家。但由于相同領域的頂尖科學家數量較少,頂尖科學家之間的圈子較小,很多時候無法避免利益關系的存在,馬普學會為了保證委員會專家的專業(yè)性,會允許部分委員會專家與馬普研究所或其研究人員存在某些利益關系,并在事后評估開始前將其告知所有人。
2
評估結果更重視描述性分析
在科學顧問委員會提交的書面報告中專家廣泛且細致地描述了馬普研究所在科學水平、人員結構、資源配置和國際合作等方面的情況。描述性分析能夠真正發(fā)揮委員會專家的評判作用,找出馬普研究所的問題。在事后評估環(huán)節(jié),書面報告會結合馬普學會主席的意見反饋給馬普研究所,馬普研究所需對其做出詳細回應,回應內容會再次反饋給馬普學會主席和委員會專家,經過如此反復交流,使各方對馬普研究所的發(fā)展都有較為清晰的認識。
3
評估方法與激勵手段呈現多元化特點
1. 在具體評估方法上,無論是事前評估還是事后評估,馬普學會都會綜合使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例如,如果需要事后評估結果支撐戰(zhàn)略決策,馬普學會會在審查期間深入調查該研究所的所有方面,并到現場進行評估,綜合所有分析結果進行判斷。文獻計量分析相較于專家評估具有一定的客觀性,但是其無法單獨產生有意義的結果。
2. 在激勵手段上,馬普學會具有很高的靈活性。對于書面報告中評估結果不太理想的馬普研究所,馬普學會將削減部分研究經費,并令其改進;對于評估結果較差、已完成既定目標或找不到學術帶頭人繼任的馬普研究所,馬普學會將毫不猶豫將其關閉,并把相關科研人員與物資轉移到其他馬普研究所,完成資源的有效配置。
4
對部分基礎研究活動的失敗較為寬容
為了保障部分高風險基礎研究活動的開展,馬普學會并不要求所有委員會專家對書面報告中的評估結果達成共識,部分委員會專家如有不同觀點,可在書面報告中詳細說明。在事后評估環(huán)節(jié),馬普學會為馬普研究所開展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高風險基礎研究活動提供合理的機會。此外,馬普研究所在回復委員會專家意見的報告中,可對部分意見持保留看法,并在下一次評估時給出回應。
5
評估結果與馬普研究所長期穩(wěn)定性的經費總量掛鉤
每年來自政府的穩(wěn)定性經費約占馬普學會總經費的75%,只有約25%的資金來自競爭性項目或其他融資渠道。如果針對某馬普研究所的評估結果不太理想,馬普學會將會削減該研究所的穩(wěn)定性經費總量。這使得馬普研究所更加重視評估活動,認真進行自我審視與整改,保障其始終聚焦于基礎研究前沿領域。
6
事后評估環(huán)節(jié)體現對青年科學家的重視
首先,在狀態(tài)報告中馬普學會要求馬普研究所記錄青年科學家離職后的職業(yè)發(fā)展狀況,以此評估其在馬普學會的成長情況。其次,科學顧問委員會專家會在現場訪問階段親自與青年科學家進行交流,評估青年科學家的發(fā)展情況及其在研究課題上的進展。在書面報告中,科學顧問委員會專家需就研究所對青年科學家的支持與培養(yǎng)狀況給出意見與建議。
2 總結與啟示
根據馬普學會的評估實踐,文章立足我國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的現狀,對我國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的評估實踐給出以下3點啟示:
1
制定明確且穩(wěn)定的評估制度,保障評估重點長期不變
與應用研究和試驗發(fā)展研究不同,基礎研究具有原創(chuàng)性強、研究周期長以及路徑不清晰等特點,需要科學家在其基礎研究領域潛心研究、深入探索。因此,對于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應當注重評估制度的穩(wěn)定性與持續(xù)性,建立追求卓越基礎研究的評估制度,保持符合基礎研究規(guī)律的評估重點長期不變,使科學家明確評估導向、關注長遠目標,在選定的研究主題上專心研究、長期探索。
2
給予科學家較高科學自由和信任
在評估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科學家的科學水平與研究領域前景時,應給予科學家較高的科學自由與學術信任,允許其在大基礎研究領域下自主決定研究方向與研究主題,降低目標契合度、主題相關性等評價指標所占分數比重,減少對研究主題和細分方向的評估要求,鼓勵自由探索研究,盡可能發(fā)揮科學家的創(chuàng)造潛力。評估結果不應與科學家的薪酬掛鉤,應減少績效工資占比,給予科學家更加穩(wěn)定的科研環(huán)境,寬容部分基礎研究活動的失敗,給與科學家更多的探索空間。重視對青年科學家的培養(yǎng),建立人才差異化評價機制,構建符合人才成長規(guī)律的評價體系。
3
尊重基礎研究規(guī)律,營造良好科研環(huán)境
基礎研究強調以自主探索為基礎,具備從0到1的原創(chuàng)性和突破性等特點。因此,對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進行評估時要尊重基礎研究規(guī)律。
1. 評估不應重數量輕質量,應當弱化對論文與專利數量的考核,減少影響因子、被引率等文獻計量方面的評估指標,設立描述性的評估要求,更加關注科學家代表作或研究進展的學術貢獻和創(chuàng)新價值,保障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持續(xù)開展系統(tǒng)性、長期性的基礎研究。
2. 針對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建立長周期評價與支持機制,減少對科學家的干預。
3. 推廣小同行評議,重視引入國際頂尖科學家作為評審專家,遵循相同領域的杰出科學家才能評估優(yōu)秀同僚的原則,促進評估體系的科學性與專業(yè)性。
關忠誠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科技評價、科技政策。
鄭海軍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zhàn)略咨詢研究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科技評價、科技管理。
文章源自:關忠誠, 陳曉雷, 王騰, 等. 基礎研究類科研機構評估:德國馬普學會的實踐與啟示. 中國科學院院刊, 2023, 38(10): 1490-1500.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30414001.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