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盧夢雪 冉學東 北京報道
雙十一購物熱度撲面而來,銀行理財也開始“趕時髦”了。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隨著雙十一預售的陸續(xù)開啟,多家銀行、銀行理財子公司也適時推出了理財產品的“種草清單”,專屬理財產品、理財節(jié)活動紛紛來襲,現金管理類、固收類、混合類產品齊上陣,覆蓋投資者多元化的理財需求。
相關分析人士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經濟下行周期內理財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使得銀行理財產品的營銷壓力增大,而雙十一系列理財促銷活動對提振業(yè)務人氣、宣傳理財產品以及普及大眾健康理財理念有積極作用。但受到金融產品定價特點以及金融監(jiān)管對市場秩序從嚴治理等多方面因素影響,銀行理財產品營銷力度往往較為有限。
多重優(yōu)惠齊上陣
電商促銷剛剛告一段落,銀行、理財子的雙十一活動姍姍來遲。
“雙十一理財offer,這些福利值得蹲!”11月1日,貴陽銀行官方微信公眾號發(fā)布一篇“預告”,揭開了該行“雙11理財活動”的序幕。
據悉,這是貴陽銀行第六屆的雙十一理財活動,與2021年相比,今年的活動形式更豐富,實現了手機銀行、小程序、營業(yè)網點幾個渠道的聯動,包括雙十一期間在營業(yè)網點首次辦理理財簽約業(yè)務獲得簽約禮品、推出多款雙十一理財產品等4種活動類型。
除了貴陽銀行,《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包括微眾銀行、河北銀行、桂林銀行、山西堯都農商銀行、余杭農商銀行等在內的多家銀行均推出了自己的雙十一活動和專屬理財產品。
從產品類型來看,雙十一期間的理財產品類型較為多樣,固收類、現金管理類、混合類均有,但仍以固收類為主;產品期限由短及長,以中長期限為主;產品業(yè)績比較基準相較同類型理財產品更有優(yōu)勢,總體來看,覆蓋了多種偏好的投資者需求。
銀行方面,河北銀行推出了雙十一專屬的“安益070號”理財產品,產品期限370天,業(yè)績比較基準3.9%-4.6%;桂林銀行推出了雙十一專屬的青銀理財璀璨人生成就系列人民幣個人理財計劃(共享)2022年452期,投資期限399天,業(yè)績比較基準4.6%/年;山西堯都農商銀行推出了一年定開、業(yè)績比較基準3.80%的堯享金溢系列理財和一個月定開、業(yè)績比較基準2.50%的堯享穩(wěn)嬴系列理財兩種雙十一專屬理財產品。
理財子公司方面,雖未標明“雙十一專屬”,但平安理財、民生理財、招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子均在雙十一預售以來推介了旗下多期限、多類型的理財產品。如招銀理財配合“雙十一”預售活動發(fā)布的理財產品購買清單中涵蓋四款1年期及以上產品,均為當周開售。
而微眾銀行推出的活動則實現了多家理財子公司的聯動。據了解,該行雙十一的活動形式包括買理財攢積分活動,購買其活動款理財、學習理財知識均可獲得積分,兌換購物卡、話費等禮品,此外邀請好友、資產達標也有相應的獎勵活動。其中的活動款理財產品就來自于平安理財、信銀理財、蘇銀理財、渝農商理財等多家理財子公司。
同時,有往年推出過雙十一活動的銀行暫未推出今年活動。
11月7日,《華夏時報》記者咨詢了往年曾推出雙十一理財活動的天津農商銀行、蘭州銀行,以上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暫未得到相關活動的通知,具體以公告為主。
但也有部分有計劃開展雙十一活動的銀行暫未將其活動信息公開。
余杭農商銀行的工作人員就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該行擬于雙十一期間推出行慶款理財,“11月11日開始募集,產品期限181天,業(yè)績比較基準是3.9%,每位客戶限購10萬元。該活動信息目前還未上線,估計還需要幾天才會公開?!?/p>
營銷力度有限
“今年銀行和理財子公司的營銷壓力是比較大的?!豹毩H策略研究員陳佳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22年三季度全市場共新發(fā)了6675款理財產品,其中開放式產品平均業(yè)績比較基準為3.86%,環(huán)比下跌0.05個百分點;封閉式產品平均業(yè)績比較基準為4.03%,環(huán)比下跌0.07個百分點。
陳佳認為,隨著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剛性兌付的打破,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逐漸向市場化靠攏,受到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理財產品收益率也進入了下行周期,這就使得當前理財產品銷售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而今年的雙十一活動,《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除了線上活動,許多銀行也在其線下網點推出了對應活動,實現了線上線下聯動。以上述貴陽銀行為例,就推出了營業(yè)網點辦理理財簽約就有對應獎品,光大銀行萊茵半島社區(qū)支行也推出了線下購買理財,送炒鍋、食用油等禮品的活動。
此外,投資者教育也是今年的一大亮點,許多銀行通過理財知識學習、直播等形式進行理財知識科普。如微眾銀行的積分活動,除了購買指定理財產品可獲得積分,學習理財知識也可以獲得積分加成;華夏理財在雙十一期間推出了“數說‘雙十一’,宏觀經濟與消費行業(yè)理性思考”主題直播,與投資者共話雙十一。
陳佳指出,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在近兩年進行了一些產品和營銷模式的創(chuàng)新,間接抵補了投資者部分收益率下降的預期。但由于金融監(jiān)管對市場秩序從嚴治理,在多因素的加成之下,促使很多機構把精力放在了理財產品營銷大環(huán)境建設與大眾理財金融知識普及教育等方面。
“金融產品定價特點以及金融監(jiān)管對市場秩序從嚴治理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使得多年來金融機構在雙十一期間的存在感并不強,但由于經濟下行周期內理財市場競爭日益加劇,使得市場主體不得不加大營銷力度,雙十一這個曾經的金融市場冷門理念如今也爆發(fā)出了相當大的增長潛力?!标惣褟娬{,金融機構的定價權與定價空間有限,要求銀行、理財子公司投入更多精力去研究消費者理財習慣與風險偏好的演變,真正量身定制出契合當前大眾理財真實需求的“爆款”,實現從紅海市場中突圍而出。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